close
好像有很長一段時間沒走進電影院,忘記了國賓的座椅還是挺舒服的,

期待很久的贖罪,終於能夠當成下班後抒壓的娛樂,

因為換藥的關係,一整天是伴隨著暈眩感,疲憊到可以直接癱倒,

而這部時間稍長的文藝片,倒是治好了當天的不舒服,

所以人只要倔強,什麼地方都派的上用場。



近來,湊巧的看了、讀了很多關於二次世界大戰題材的影片和書籍,

巧妙在於,都是以當時為時代背景所創作的文學作品,

而並非直接描述戰爭的血腥和慘忍,就像色戒一般,

只是講述一段發生在當時的故事。



西希莉雅與白昂妮這對富家姊妹,在當時的年代又身為英國人,

是富裕而無憂的,

唯一橫亙在姊妹兩人中間的隔閡便是傭人的兒子:羅比。

姊妹倆各以不同的方式愛著羅比,

而羅比,愛著的一直都是西希莉雅,

兩人經常在生活中充斥著緊張感,那是一種既矛盾又不知如何因應的感情,

白昂妮當時,只是個10來歲的小女孩,

若說是愛,到不如說是一種對於年長親近的大哥懷著想像中美好的仰慕。



有一日,白昂妮看見了西希莉雅與羅比在噴水池邊的一場爭執,

加上羅比誤將對於西希莉雅直率的渴求當成了道歉信請白昂妮轉交,

而當晚,又發生了暫居的女孩被強暴的事件,以致於,

白昂妮指證無辜的羅比,造成了西希莉雅與羅比的分離,

當白昂妮越長越大,越發現自己鑄成怎樣的大錯時,已無法挽救,

西希莉雅離開了富裕的家庭,執著的與被送到前線的羅比繼續生活,

白昂妮則是懷抱著內疚和一種熱切想要守候著羅比隨時會從戰場上回來的心情,

在醫院中當起了實習護士,並且帶著說服、虧欠和各種矛盾的情感,

寫下了這個故事,在她年老時終於出版作為最後代表作,

而其中,許多關於她的悔恨、對於西希莉雅和羅比的當面懺悔,

甚至西希莉雅與羅比最後美好的結局,全部都是白昂妮的虛構,

真實人生中,白昂妮始終沒有勇氣去懺悔過錯,

羅比與西希莉雅則先後在戰爭結束時過世,兩人的期待只成了過往美好的灰燼。



若要說這是部很好看的電影,我會說這是部很好聽的電影,

劇中由白昂妮的敘述、西希莉雅和羅比在熱切盼望時候的獨語,

一幕幕回顧與現實的交錯和寫書的白昂妮的打字聲,

一聲聲由熱切的回顧到最終失去節奏感的遲疑,訴說著白昂妮在心情上的矛盾和轉折,

很想閉起眼睛享受,但是還是得先看過一遍,

才知道這些話與的呈現原因。



羅比與西希莉雅有一種互相試探又故做世故,卻也不斷吸引對方的力量,

因此,西希莉雅看見了在白昂妮眼中極為不堪的淫穢信件,

卻明白了兩人之間的無盡愛意,

白昂妮的不解,和心中無法完全抹滅的妒意,

終於驅使自己蒙蔽雙眼,而鑄下大錯。

並不認為白昂妮瞭解這是多麼錯誤和不可收拾的局面,

那只是個小女孩一種滿腔愛意的失望,和說服自己他不好的錯覺,

就像我們每個人總會在年幼時做錯些什麼事,只是我們當時不知道嚴重性而已。



真正的妒意,應該表現在白昂妮長大成人之後,

沒有真正放下小時候的愛意,也沒有真正面對自己愛情中遭遇的第一次挫折,

即使懷著愧疚的心,想要做些什麼來挽回補償,

卻只是在文字中表現,而不敢到姊姊和羅比面前懺悔,

自私的到醫院中實習,一方面告訴自己是想要懲罰自己,

可真正想做的,該是等待,等待從戰場上負傷回來的羅比,

想要第一眼看見,想著要給他無微不至的照顧,期待他也許有一絲絲動搖,

這些,才是我眼中看見的。



年老的白昂妮被問起寫這本書的心路歷程時,

談起書中一切全部都是自己的想像,現實中,姊姊與羅比根本沒有共度餘生,

沒有盼到一直在無盡等待中煎熬所構織的美好,

因為現實中的匱乏,所以在書中,給了他倆Happy Ending;

這是多麼自以為是的高潔情操,在別人的現實人生中剝奪的,

在幻境裡頭奉還,有所謂的意義嗎?

曾經可以挽救的機會那麼多,卻始終沒有行動的白昂妮,

在我眼裡,是一個小時後能夠被原諒,但懂事後卻演變成真正的劊子手的女孩,

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真正坦承過往的無知,

但是,這樣人性的匱乏,卻無法穿透我心中那道日漸深刻的準則。



與其說是描述一段愛情故事,倒不如說這是一部刻畫人心轉折的電影,

描寫一個人如何的自欺欺人的故事,而主角,應該是白昂妮才是吧!



羅比在戰場上,內心總是迴盪著西希莉雅的一切,

和夜夜低語愛人的名字,彷彿只要能說出對方的名字就是美好的恩賜,

有一段台詞說

「Dear Cecilia,Dearest Cecilia,......Cecilia」

男女主角在說台詞時,那種投入的情感,

就是我認為,這是一部很好聽的電影的源由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rriewang12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